御风飞行 水中喂食 寻觅真爱 孩子们用自制“探测器”观察燕子。本组图片 记者 陈理杰 摄 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记者 彭怡郡)“来了!它们来了!”看着上下翻飞的白额燕鸥,厦门市观鸟协会理事柯玉坤激动地说道。 昨日下午,在环岛东路海峡大剧院东侧海滩的堤岸,随着涨潮带来丰富鱼虾,白额燕鸥聚集觅食的景象再现。记者了解到,近期,思明区在此处设立了候鸟栖息地临时区域,进一步保护鸟类资源。 “先头部队”达30余只 柯玉坤观测记录燕鸥行踪已有5年,但每年夏季这群“老朋友”到来时,他仍然心潮澎湃。本周,柯玉坤连续多日蹲守在环岛东路海峡大剧院东侧海滩的堤岸,只为捕捉燕鸥灵动的身影。 昨日16时30分许,海水涨潮,带来了大量鱼虾。不一会儿,白额燕鸥成群结队而来,有的翻飞捕食,有的踏浪嬉戏。飞鸟翔集的壮观场面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赏。 柯玉坤介绍,这几天已有30余只白额燕鸥作为“先头部队”抵达厦门,预计端午节前后,“大部队”将抵厦。“现在是燕鸥的求偶阶段,时常能看到雄性燕鸥为雌性燕鸥捕食鱼类。下个月,燕鸥会开始孵化幼崽。” 水好鱼多 燕鸥爱来 燕鸥因与家燕的尾形相似而得名,是鸥科中体型较小的类群,有很强的迁移性,每年会飞往热带及亚热带海洋越冬。迁徙过程中,一些燕鸥会暂住在厦门繁衍生息,并在堤岸周围捕食鱼类,训练幼鸟的捕食能力。 来厦的燕鸥主要有白额燕鸥、黑枕燕鸥和粉红燕鸥等。白额燕鸥顾名思义额部有一块留白;黑枕燕鸥以枕部有黑色带为特色;粉红燕鸥胸部呈粉红色,不常靠近海岸边。此外,偶有大凤头燕鸥等其他品种的燕鸥带“娃”光临岛内海滩。 据了解,以前燕鸥主要在近外海滩涂或无人岛上栖息。近年来,环岛东路海峡大剧院东侧海滩堤岸周边也成为燕鸥的热门“暂住地”,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来此拍摄。“这是因为会展中心附近的水域质量提升,鱼多了,鸟也跟着多起来。”柯玉坤说道。 合力守护鸟类家园 为减少人们给燕鸥栖息带来的影响,近期,思明区市政园林局印发《思明区候鸟栖息地临时区域保护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在环岛东路海峡大剧院东侧海滩的堤岸设立保护区,每年保护时间为5月15日至8月15日。记者看到,堤岸上还设立了候鸟观测点,市民游客可以在那里观赏燕鸥。 根据方案,相关部门还组建了巡护队伍,并利用无人机等加强巡护。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生陈志宏参与了昨日下午堤岸周边巡护,他表示,参与这样的志愿活动,既能观赏燕鸥,又能为保护鸟类贡献一份力量,很有意义。 正在现场拍摄的观鸟爱好者郑杰表示,希望思明区候鸟栖息地临时区域的设立能为燕鸥提供更加稳定的生存环境,“期待更多燕鸥来厦”。 相关新闻 孩子自制“探测器” 观察燕子“带娃”生活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彭怡郡)啄春泥、筑窠巢、养幼崽……每年春夏季,燕子们总是忙碌不停。厦门市嘉华幼儿园的师生们就与燕子做了多年“邻居”。近日,孩子们自制了“探测器”,观察燕子们“带娃”的过程。 该幼儿园的蔡老师表示,每年燕子到来,都会“翻修”鸟巢。这几天,鸟巢已变成两层,远远看着就像“楼中楼”。“有的孩子还好奇地问,燕子是不是要建个别墅呢?”蔡老师说。 幼儿园的师生们都很珍惜爱护这群燕子“邻居”,老师们把握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让燕子成为最生动的“自然老师”。 以《五育融合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动脑筋,在长棍一端绑上镜子,自制了“探测器”。“通过观察,孩子们知道今年燕子孵了3个蛋。小燕子出生后,孩子们都很激动。”蔡老师说。 此外,孩子们还用南洋杉落叶、玉米叶制作鸟窝,挂在园区大树上,希望吸引更多燕子。 小知识 燕子以飞虫、小型昆虫为食,喜爱在较为隐蔽的屋檐角落筑巢,且窝前一般较为空旷。 ●家燕:上体蓝黑色,腹面白色。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尾分叉。 ●金腰燕: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 ●烟腹毛脚燕:体长约13厘米,矮壮的黑色燕。腰白,下体偏灰,上体钢蓝色。 ●小白腰雨燕:背和尾为黑褐色,微带蓝绿色光泽。尾为平尾,中间微凹。羽轴褐色,尾上覆羽暗褐色,具铜色光泽。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 |